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接龙 成语接龙

莫敢谁何_莫敢谁何的意思

zmhk 2024-04-23 人已围观

简介莫敢谁何_莫敢谁何的意思       莫敢谁何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莫敢谁何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感受它带来

莫敢谁何_莫敢谁何的意思

       莫敢谁何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莫敢谁何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感受它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1.莫开头的成语接龙

2.《宋史》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第一百九十四(3)

3.元纪·元纪二十一原文_翻译及赏析

4.韩魏公帅定武文言文

莫敢谁何_莫敢谁何的意思

莫开头的成语接龙

       莫开头的成语接龙 (18个):

       莫衷一是、

       莫须有、

       莫逆于心、

       莫可名状、

       莫测高深、

       莫余毒也、

       莫之与京、

       莫此为甚、

       莫可奈何、

       莫予毒也、

       莫敢谁何、

       莫名其妙、

       莫辨楮叶、

       莫知所为、

       莫展一筹、

       莫可究诘、

       莫逆之交、

       莫为已甚

《宋史》卷四百三十五 列传第一百九十四(3)

       1.吾谁与归

       读音:[ wú shuí yǔ guī ]

       解释:我同谁一起相处。指对志同道合者的寻求。

       造句:总而言之,黑楠表现出了足够的君子风范,微斯人,吾谁与归?都在私下表示,要向黑楠学习,向黑楠致敬。

       2.姓甚名谁

       读音:[ xìng shèn míng shuí ]

       解释:询问打听人的姓名。

       造句:你要打听的人是男是女,姓甚名谁,一一先说给我听。

       3.鹿死谁手

       读音:[ lù sǐ shéi shǒu ]

       解释: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 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造句:这次乒乓球赛,能手很多,不知鹿死谁手。

       4.谁是谁非

       读音:[ shuí shì shuí fēi ]

       解释:犹言谁对谁错。

       造句:谁是谁非谁曲谁直,没梁桶儿一再休提!

       5.莫敢谁何

       读音:[ mò gǎn shuí hé ]

       解释:没有谁敢怎么样。

       造句:争奈董卓弄权,将危汉室,群臣畏惧,莫敢谁何。

       6.舍我其谁

       读音:[ shě wǒ qí shuí ]

       解释:舍:除了。 除了我还有哪一个?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造句:我嫡孙也,欲立太子,舍我其谁!

       7.谁谁

       读音:[ shéi shéi ]

       解释:1.谁,何人2.某某。疑问代词叠用,表示不必说出的人名

       造句:权力像蔓延的瘟疫,遇到谁谁就会染上它。

       8.谁边

       读音:[ shéi biān ]

       解释:哪里;什么地方

       造句:彤云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

       9.谁们

       读音:[ shuí men ]

       解释:方言。疑问代词。哪一些人。

       造句:我还以为大队派的谁们呢,原来是你们这帮小子!

       10.谁人

       读音:[ shéi rén ]

       解释:何人;哪一个。

       造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元纪·元纪二十一原文_翻译及赏析

       建炎三年,高宗幸金陵,枢密使张浚荐为驾部郎官,寻擢起居郎。金人南侵,诏议移跸之所,寅上书曰:

        昨陛下以亲王、介弟出师河北,二圣既迁,则当纠合义师,北向迎请。而遽膺翊戴,亟居尊位,斩戮直臣,以杜言路。南巡淮海,偷安岁月,敌入关陕,漫不捍御。盗贼横溃,莫敢谁何,元元无辜,百万涂地。方且制造文物,讲行郊报,自谓中兴。金人乘虚直捣行在,匹马南渡,淮甸流血。迨及返正宝位,移跸建康,不为久图,一向畏缩远避。此皆失人心之大者也。

        自古中兴之主所以能克复旧物者,莫不本于愤耻恨怒,不能报怨,终不苟已。未有乘衰微阙绝之后,固陋以为荣,苟且以为安,而能久长无祸者也。黄潜善与汪伯彦方以乳妪护赤子之术待陛下,曰:"上皇之子三十人,今所存惟圣体,不可不自重爱。"曾不思宗庙则草莽湮之,陵阙则畚锸惊之,堂堂中华戎马生之,潜善、伯彦所以误陛下、陷陵庙、蹙土宇、丧生灵者,可胜罪乎!本初嗣服,既不为迎二圣之策,因循远狩,又不为守中国之谋。以致于今德义不孚,号令不行,刑罚不威,爵赏不劝。若不更辙以救垂亡,则陛下永负孝悌之愆,常有父兄之责。人心一去,天命难恃,虽欲羁栖山海,恐非为自全之计。

        愿下诏曰:"继绍大统,出于臣庶之谄,而不悟其非;巡狩东南,出于侥幸之心,而不虞其祸。金人逆天**,朕义不共天,志思雪耻。父兄旅泊,陵寝荒残,罪乃在予,无所逃责。"以此号召四海,耸动人心,决意讲武,戎衣临阵。按行淮、襄,收其豪英,誓以战伐。天下忠义武勇,必云合响应。陛下凡所欲为,孰不如志?其与退保吴、越,岂可同年而语哉!

        自古中国强盛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四夷,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中国礼义所自出也,恃强凌弱且如此。今乃以仁慈之道、君子长者之事,望于凶顽之粘罕,岂有是理哉!今日图复中兴之策,莫大于罢绝和议,以使命之币,为养兵之资。不然,则僻处东南,万事不竞。纳赂则孰富于京室?纳质则孰重于二圣?反复计之,所谓乞和,决无可成之理。

        夫大乱之后,风俗靡然,欲丕变之,在于务实效,去虚文。治兵择将,誓戡大憝者,孝弟之实也;遣使乞和,冀幸万一者,虚文也。屈己求贤,信用群策者,求贤之实也;外示礼貌,不用其言者,虚文也。不惟面从,必将心改,苟利于国,即日行之者,纳谏之实也;和颜泛受,内恶切直者,虚文也。擢智勇忠直之人,待御以恩威,结约以诚信者,任将之实也;亲厚庸奴,等威不立者,虚文也。汰疲弱,择壮勇,足其衣食,申明阶级,以变其骄悍之习者,治军之实也;教习儿戏,纪律荡然者,虚文也。遴选守刺,久于其官,痛刈奸赃,广行宽恤者,爱民之实也;军须戎具,征求取办,蠲租赦令,苟以欺之者,虚文也。若夫保宗庙、陵寝、土地、人民,以此六实者行乎其间,则为中兴之实政也。陵庙荒圮,土宇日蹙,衣冠黔首,为血为肉,以此六虚者行乎其间,则为今日虚文。陛下戴黄屋,建幄殿,质明辇出房,雉扇金炉夹侍两陛,仗马卫兵俨分仪式,赞者引百官入奉起居,以此度日。彼粘罕者,昼夜厉兵,跨河越岱,电扫中土,遂有吞吸江湖,蹂践衡霍之意。吾方拥虚器,茫然未知所之。

        君子小人,势不两立。仁宗皇帝在位,得君子最多。小人亦时见用,然罪者则斥;君子亦或见废,然忠显则收。故其成当世之功,贻后人之辅者,皆君子也。至王安石则不然,斥绝君子,一去而不还;崇信小人,一任则不改。故其败当时之政,为后世之害者,皆小人也。仁宗皇帝所养之君子,既日远而销亡矣。安石所致之小人,方蕃息而未艾也。所以误国破家,至毒至烈,以致二圣屈辱,羿、莽擅朝,伏节死难者不过一二人。此浮华轻薄之害,明主之所畏而深戒者也。

        古之称中兴者曰:"拨乱世,反之正。"今之乱亦云甚矣,其反正而兴之,在陛下;其遂陵迟不振,亦在陛下。昔宗泽一老从官耳,犹能推诚感动群贼,北连怀、卫,同迎二圣,克期密应者,无虑数十万人。何况陛下身为子弟,欲北向而有为,将见举四海为陛下用,期以十年,必能扫除妖沴,远迓父兄,称宋中兴。其与惕息遁藏,蹈危负耻如今日,岂不天地相绝哉!

        疏入,宰相吕颐浩恶其切直,除直龙图阁、主管江州太平观。

        二年五月,诏内外官各言省费、裕国、强兵、息民之策,寅以十事应诏,曰修政事、备边陲、治军旅、用人才、除盗贼、信赏罚、理财用、核名实、屏谀佞、去奸慝。疏上不报,寻命知永州。

        绍兴四年十二月,复召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赐三品服。时议遣使入云中,寅上疏言:

        女真惊动陵寝,残毁宗庙,劫质二圣,乃吾国之大仇也。顷者,误国之臣遣使求和,以苟岁月,九年于兹,其效如何?幸陛下灼见邪言,渐图恢复,忠臣义士闻风兴起,各思自效。今无故蹈庸臣之辙,忘复仇之义,陈自辱之辞,臣切为陛下不取也。

        若谓不少贬屈,如二圣何?则自丁未以至甲寅,所为卑辞厚礼以问安迎请为名而遣使者,不知几人矣,知二圣之所在者谁欤?闻二圣之声音者谁欤?得女真之要领而息兵者谁欤?臣但见丙午而后,通和之使归未息肩,而黄河、长淮、大江相继失险矣。夫女真知中国所重在二圣,所惧在劫质,所畏在用兵,而中国坐受此饵,既久而不悟也。天下谓自是必改图矣,何为复出此谬计邪?

        当今之事,莫大于金人之怨。欲报此怨,必殄此仇。用复仇之议,而不用讲和之政,使天下皆知女真为不共戴天之仇,人人有致死之心,然后二圣之怨可平,陛下人子之职举矣。苟为不然,彼或愿与陛下歃盟泗水之上,不知何以待之?望圣意直以世仇无可通之义,寝罢使命。

        高宗嘉纳,云:"胡寅论使事,词旨剀切,深得献纳论思之体。"召至都堂谕旨,仍降诏奖谕。既而右仆射张浚自江上还,奏遣使为兵家机权,竟反前旨。寅复奏疏言:"今日大计,只合明复仇之义,用贤修德,息兵训民,以图北向。傥或未可,则坚守待时。若夫二三其德,无一定之论,必不能有所立。"寅既与浚异,遂乞便郡就养。

        始,寅上言:"近年书命多出词臣好恶之私,使人主命德讨罪之词,未免玩人丧德之失,乞命词臣以饰情相悦、含怒相訾为戒。"故寅所撰词多诰诫,于是忌嫉者众。朝廷辨宣仁圣烈之诬,行遣章惇、蔡卞,皆宰臣面授上旨,令寅撰进。除徽猷阁待制、知邵州,辞。改集英殿修撰,复以待制改知严州,又改知永州。

        徽宗皇帝、宁德皇后讣至,朝廷用故事以日易月,寅上疏言:"礼:仇不复则服不除。愿降诏旨,用丧三年,衣墨临戎,以化天下。"寻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兼直学士院。丁父忧,免丧,时秦桧当国,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俄乞致仕,遂归衡州。

        桧既忌寅,虽告老,犹愤之,坐与李光书讥讪朝政落职。右正言章复劾寅不持本生母服不孝,谏通邻好不忠,责授果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复其官。绍兴二十一年卒,年五十九。

        寅志节豪迈,初擢第,中书侍郎张邦昌欲以女妻之,不许。始,安国颇重秦桧之大节,及桧擅国,寅遂与之绝。新州谪命下,即日就道。在谪所著《读史管见》数十万言,及《论语详说》,皆行于世。其为文根著义理,有《斐然集》三十卷。

        宏字仁仲,幼事杨时、侯仲良,而卒传其父之学。优游衡山下余二十年,玩心神明,不舍昼夜。张栻师事之。

        绍兴间上书,其略曰:

        治天下有本,仁也。何谓仁?心也。心官茫茫,莫知其乡,若为知其体乎?有所不察则不知矣。有所顾虑,有所畏惧,则虽有能知能察之良心,亦浸消亡而不自知,此臣之所大忧也。夫敌国据形胜之地,逆臣僣位于中原,牧马骎骎,欲争天下。臣不是惧,而以良心为大忧者,盖良心充于一身,通于天地,宰制万事,统摄亿兆之本也。察天理莫如屏欲,存良心莫如立志。陛下亦有朝廷政事不干于虑,便嬖智巧不陈于前,妃嫔佳丽不幸于左右时矣。陛下试于此时沉思静虑,方今之世,当陛下之身,事孰为大乎?孰为急乎?必有歉然而馁,恻然而痛,坐起彷徨不能自安者,则良心可察,而臣言可信矣。

        昔舜以匹夫为天子,瞽叟以匹夫为天子父,受天下之养,岂不足于穷约哉?而瞽叟犹不悦。自常情观之,舜可以免矣,而舜蹙然有忧之,举天下之大无足以解忧者。徽宗皇帝身享天下之奉几三十年。钦宗皇帝生于深宫,享乘舆之次,以至为帝。一旦劫于仇敌,远适穷荒,衣裘失司服之制,饮食失膳夫之味,居处失宫殿之安、妃嫔之好,动无威严,辛苦垫隘。其愿陛下加兵敌国,心目睽睽,犹饥渴之于饮食。庶几一得生还,父子兄弟相持而泣,欢若平生。引领东望,九年于此矣。夫以疏贱,念此痛心,当食则嗌,未尝不投箸而起,思欲有为,况陛下当其任乎?而在廷之臣,不能对扬天心,充陛下仁孝之志,反以天子之尊,北面仇敌。陛下自念,以此事亲,于舜何如也?

        且群臣智谋浅短,自度不足以任大事,故欲偷安江左,贪图宠荣,皆为身谋尔。陛下乃信之,以为必持是可以进抚中原,展省陵庙,来归两宫,亦何误耶!

        万世不磨之辱,臣子必报之仇,子孙之所以寝苫枕戈,弗与共天下者也;而陛下顾虑畏惧,忘之不敢以为仇。臣下僣逆,有明目张胆显为负叛者,有协赞乱贼为之羽翰者,有依随两端欲以中立自免者,而陛下顾虑畏惧,宽之不敢以为讨。守此不改,是祖宗之灵,终天暴露,无与复存也;父兄之身,终天困辱,而求归之望绝也;中原士民,没身涂炭,无所赴诉也。陛下念亦及此乎?

        五安石轻用己私,纷更法令,弃诚而怀诈,兴利而忘义,尚功而悖道,人皆知安石废祖宗法令,不知其并与祖宗之道废之也。邪说既行,正论屏弃,故奸谀敢挟绍述之义以逞其私,下诬君父,上欺祖宗,诬谤宣仁,废迁隆祐。使我国家君臣父子之间,顿生疵疠,三纲废坏,神化之道泯然将灭。遂使敌国外横,盗贼内讧,王师伤败,中原陷没,二圣远栖于沙漠,皇舆僻寄于东吴,嚣嚣万姓,未知攸底,祸至酷也。

        若犹习于因循,惮于更变,亡三纲之本性,昧神化之良能,上以利势诱下,下以智术干上。是非由此不公,名实由此不核,赏罚由此失当,乱臣贼子由此得志,人纪由此不修,天下万事倒行逆施,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将何以异于先朝,求救祸乱而致升平乎?

韩魏公帅定武文言文

       元纪·元纪二十一

        毕沅

        起旃蒙赤奋若九月,尽强圉单阏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泰定帝泰定二年(乙丑,一三二五年)

        九月,戊申朔,分天下为十八道,遣使宣抚。

        诏曰:“朕祗承洪业,夙夜惟寅,凡所以图治者,悉遵祖宗成宪。曩屡诏中外百官,宣布德泽,蠲赋详刑,赈恤贫民,思与黎元共享有土之乐。尚虑有司未体朕意,庶政或阙,惠泽未洽,承宣者失于抚绥,司宪者怠于纠察,俾吾民重困,朕甚愍焉。今遣奉使宣抚,分行诸道,按问官吏不法,询民疾苦,审理冤沈,凡可以兴利除害,从宜举行。有罪者,四品以上,停职申请,五品以下,就便处决。其有政绩尤异,暨晦迹丘园,才堪辅治者,具以名闻。”

       

        太史院使齐履谦之江西、福建宣抚,黜罢官吏之贪污者四百余人,蠲免括地虚加粮数万石,州县有以先贤子孙充防夫诸役者,悉罢遣之。福建宪司职田,每亩岁输米三石,民不胜苦,履廉命准令输之,由是召怨,及还京,宪司果诬以它事。未风,诬履谦者皆坐事免,履谦始得直,复为太史院使。

        以郡县饥,诏:“运米十五万石,贮濒可诸仓,以备赈救。仍敕有司置义仓,募富民入粟拜官,二千石从七品,千石正八品,五百石从八品,三百石正九品,不愿仕者旌其门。”

        己酉,海运江南粮百七十万石至京师。

        癸丑,帝至自上都。

        甲寅,禁饥民结扁担社,伤人者杖一百,著为令。

        乙卯,享太庙。

        己未,怀远大将军、来安路总管岑世兴上言,自明其不反,请置蒙古、汉人监贰官;优诏从之。

        丁丑,浚河间陈玉带河。

        礼部员外郎元永贞言:“特克实弑逆,皆由特们德尔始祸,请明其罪,仍录付史馆,以为人臣之戒。”

        汉中道文州霖雨,山崩;开元路三河溢。

        是秋,以太子宾客曹元用为礼部尚书兼经筵官,及大朝会为纠仪官,申卷班之令,俾以序退,无争门而出之扰。又谓太医、仪凤、教坊等官不当序正班,当自为一列,后皆行之。时宰执有欲罢科举者,元用以为国家文治正在于此,何可罢也!又有欲损太庙四时之祭,止存冬祭者,元用谓:“禴祀烝尝,四时之享,不可阙一,乃经礼之大者,其可惜费而废礼乎!”

        冬,十月,戊寅朔,张珪归保定上冢,以病辞禄,不允。

        岑世兴及子特穆尔率众寇上林等州,命抚谕之。

        癸未,以都尔苏为御史大夫。

        丁亥,享太庙。

        韩林学士吴澄致仕。先是澄庙议不行,已有去志,会修《英宗实录》,命总其事。居数月,《实录》成,未上,即移疾不出,中书左丞许师敬奉诏赐宴国史院,仍致朝廷勉留之意。宴罢,即出城,登舟去,中书闻之,遣官驿追,不及而还,言于帝曰:“吴澄国之名儒,朝之旧德,今请老而归,不忍重劳之,宜有所褒异。”诏加资善大夫,仍以金织文绮二及钞五千贯赐之。

        乙未,皇后受佛戒于帝师。

        丁酉,广西猺酋何童降,请防边自效,许之。

        十一月,戊申朔,周王和实拉遣使以豹来献。

        庚戌,舒玛尔节以岁饥,请罢皇后上都营缮,从之。

        宁珠以病乞罢,不允。

        丙辰,郭菩萨等伏诛,杖流其党。

        丁巳,幸大承华普庆寺,祀昭献元圣皇后于影堂,赐僧钞千锭。

        岑世兴结八务蛮班光金等合兵攻石头等寨,敕调兵御之。八番宣慰司官以失备坐罪。

        庚申,倭舶来互市。初,成宗遣僧使日本,而日本人竟不至。至是越二十余年,始来互市。

        壬戌,敕军民官廕袭者,由本贯图宗支,申请铨授。

        丙寅,都尔苏复为中书左丞相、录军国重事。

        都尔苏密专命令,不使中外预知,监察御史赵师鲁上言:“古之人君,将有言也,必先虑之于心,咨之于众,决之于故老大臣,然后行之,未有独出柄臣之意,不咨众谋者也。”不报。都尔苏虽刚狠,亦服其敢言。

        丁卯,罢蒙山银冶提举司,命瑞州路领之。

        壬申,诸王鄂尔多罕,以追捕广西猺寇上闻。帝曰:“朕自即位,累诏天下悯恤黎元,惟广猺屡叛,杀掠良民,故命鄂尔多罕等讨之。今闻迎降者甚众,宜更以恩抚之。若果不悛,严兵追捕。”

        常德路水,民饥,赈之。

        十二月,戊寅,以达实特穆尔为中书右丞相、录军国重事,监修国史,封蓟国公。

        乙酉,帝复受佛戒于帝师。镟以帝师之弟将至,诏中书持羊酒效劳。而其兄遂尚公主,封白兰王,赐金印,给圆符;其弟子之号司空、司徒、国公、佩金玉印章者,前后相望。为其徒者,怙势恣睢,气焰薰灼,延于四方,为害不可胜言。

        监察御史李昌言:“臣尝经平凉府、静、会、定西等州,见西番僧佩金字圆符,络绎道路,驰驱累百,传舍至不能容,则假馆民舍,因迫逐男子,奸污妇女。奉元一路,自正月至七月,往返者百八十五次,用马至八百四十余匹,较之诸王行省之使,十多六七,驿户无所控诉,台察莫敢谁何。且国家之制圆符,本为边防警报之虞,僧人何事而辄佩之?请更正僧人给驿法,且令台宪得以纠察。”当时以为切论。

        丁亥,修鹿顶殿。

        镇南王图布哈薨,遣中书平章政事柰曼岱摄镇其地。

        中书省言山东、陕西、湖广地接戎夷,请议选宗室往镇,从之。

        申禁图谶,私藏不献者罪之。

        京师多盗。癸巳,达实特穆尔请处决重囚,增调逻卒,仍立捕盗赏格,从之。

        甲午,召张珪于保定。

        壬寅,中书左丞赵简请行区田法于内地,以宋董煟所编《救荒活民书》颁州县。

        是岁,御河水溢。

        广西溪洞,自岑世兴而外,诸猺所在为寇,朝廷命行省督所属讨捕之。寻遣使奉诏分谕,或梗或降,终未能悉平也。

        以故翰林学士布哈、中政使布延图、指挥使布延呼尔为特克实等所系死,赠功臣号及阶勋爵谥。

        富珠哩翀以国子司业出为河南行省左右司郎中,丞相曰:“吾得贤佐矣!”翀曰:“世祖立法,成宪具在,慎守足矣。譬若乘舟,非一人之力所能运也。”翀乃开壅除弊,省务为之一新。

        ◎泰定三年

        春,正月,丙午,播州宣慰使杨雅尔布哈招谕蛮酋黎平庆等来降。

        戊申,元江路总管普双叛,命云南行省招捕。

        壬子,封诸王宽彻布哈为威顺王,镇湖广;迈努为宣靖王,镇益都。

        以山东、湖广官田赐民耕垦,人三顷,仍给牛具。

        征前翰林学士吴澄,不起。

        置都水庸田司于松江,掌江南河渠水利。

        戊辰,缅国乱,遣使乞授。

        安南国阮叩寇思明路,命湖广行省督兵备之。

        赈大都属县饥。

        二月,丁丑,购能首告谋逆厌魅者,立赏格,谕中外。

        壬午,广西全茗州土官许文杰率诸猺以叛,寇茗盈州,杀知州事李德卿等,命湖广行省督兵捕之。

        丁亥,中书省臣请罢征猺,敕诸王鄂尔多罕等班师,其镇戍者如故。

        甲午,葺真定玉华宫。

        丙申,建显宗神御殿于卢师寺,赐额曰大天源延寿寺。

        敕以金书西番字《藏经》。

        戊戌,爪哇来贡方物。

        庚子,以通政院使察纳为中书平章政事。

        甲辰,帝如上都。

        归德府属县河决,民饥,赈之,复赈河间、建昌诸路饥。

        三月,乙巳朔,帝以不雨自责,命审决重囚,遣使分祀五岳、四渎之神及名山大川并京城寺观。

        丁未,敕百官集议急务。中书省臣等请汰卫士,节滥赏,罢营缮,防猺寇,诸寺官署坑冶等事归中书,并从之。

        壬子,禜星于司天台。

        癸丑,八番岩霞洞蛮来降,愿岁输布二千五百匹,设蛮夷官镇抚之。

        乙卯,申禁民间龙文织币。

        戊午,诏安抚缅国。

        甲子,命功德使司简岁修佛事一百二十七。

        丙寅,翰林承旨阿林特穆尔、许师敬译《帝训》成,更名曰《皇图大训》,敕授皇太子。

        辛未,泉州民阮凤子作乱,寇陷城邑,军民官以失讨坐罪。

        癸酉,怀王图卜特穆尔子伊勒哲伯生。

        畿内、河北、山东诸路饥。张珪赴召入见,帝问曰:“卿来时,民间如何?”珪曰:“臣老矣,少宾客,不能远知。保定、真定、河间,臣乡里也,民饥甚;朝廷虽赈以金帛,惠未及者十五六。”帝恻然,命赈粮,至是复令免三路及济南等郡县民租之半。

        夏,四月,丙戌,镇安路总管岑修广为弟修仁所攻,来告,命湖广行省辨治之。

        戊戌,米洞蛮田先什用等结十二洞蛮寇长阳县,湖广行省遣九姓长官彭忽多布哈招之。田先什用等五洞降,余发兵讨之。

        修夏津、武城河堤二十三所,役丁万七千五百人。

        以虞集为翰林学士兼国子祭酒。集尝因讲罢,论京师恃东南海运,实竭民力以航不测,非所以宽远人而因地利也。乃与同列上言:“京师之东,濒海数千里,北极辽海,南滨青齐,萑苇之场也,海潮日至,淤为沃壤。用浙人之法,筑堤捍水为田,听富民欲得官者,合其众,分授以地,官定其畔以为限,能以万夫耕者,授以万夫之田,为万夫之长,千夫、百夫亦如之,察其惰者而易之。一年勿征也,二年勿征也,三年视其成,以地之高下定额于朝廷;以次渐征之,五年有积蓄,命以官,就所储,给以禄;十年佩之符印,得以传子孙,如军官之法。则东方民兵数万,可以近卫京师,外御岛夷,远宽东南海运以纾疲民,遂富民得官之志而获其用,江海游食盗贼之类,皆有所归。”议者以为一有此制,则执事者必以贿成而不可为,事遂寝。其后海口万户之设,大略宗之。

        五月,乙巳,修镇雷佛事三十一所。

        罢造福建岁贡蔗糖。

        禁西僧驰驿拢民,始从李昌奏也。

        甲寅,八百媳妇蛮遣子来朝。

        甲子,中书会岁钞出纳之数,请节用以补不足,从之。

        监察御史劾宣抚使多尔济巴勒、学士李达喇哈、刘绍祖庸鄙不胜任。中书议:“三人皆勋旧子孙,罪无实状,乞复其职,仍敕宪台勿以空言妄劾。”从之。

        丁卯,岑世兴及镇安路岑修文合山獠、角蛮六万余人为寇,命湖广、云南行省招谕之。

        遣指挥使乌图曼镌西番咒语于居庸关崖石。

        庚午,乞住招谕永明县五洞猺来降。

        征处士札实至上都。札实,其先大食国人,后家于真定,博极群籍,见诸践履,皆笃实之学。延祐初,诏以科举取士,有劝其就试者,札实不应;既而侍御史郭思贞,翰林学士刘赓,参知政事王士熙,交章论荐,及是以遗逸征,见帝于龙虎台,眷遇优渥。时都尔苏柄国,西域人多附焉,札实独不往见,都尔苏屡使人招致之,即以养亲辞归。

        六月,癸酉朔,以图哈特穆尔为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请终母丧,从之。

        癸未,播州蛮黎平爱复叛,合谢乌穷为寇,宣抚使杨雅尔布哈招平爱出降。乌穷不附,命湖广行省讨之。

        丁酉,遣道士吴全节修醮事于龙虎、三茅、阁皁三山。

        戊戌,遣使祀解州盐池神。

        中书省臣言:“比来郡县旱蝗,臣等不能调燮,故灾异降戒。今当恐惧修省,力行善政,亦冀陛下敬慎修德,悯恤生民。”帝嘉纳之。

        己亥,纳皇姊嘉宁公主之女于中宫。

        道州路栎所源猺为寇,命奇珠督兵捕之。

        大昌屯河决。

        秋,七月,甲辰,车驾发上都,禁车骑践民禾。

        造豢豹毡车三十两。

        丙午,享太庙。

        丁未,绍庆酉阳寨冉世昌及何惹洞蛮为乱。

        甲寅,幸大元符寺,敕铸五方佛铜像。

        乙卯,诏翰林侍讲学士阿噜卫、直学士雅克齐译《世祖圣训》,以备经筵进讲。

        戊午,遣日本僧瑞兴等四十人还国。

        作别殿于潜邸。

        敕:“入粟拜官者准致仕铨格。”

        乙丑,发兵修野狐、色泽、桑干三岭道。

        戊辰,太白经天。

        河决郑州阳武县,漂万六千五百余家,赈之。

        大同浑源河溢;檀、顺等州两河决,温榆水溢。

        八月,甲戌,乌伯都拉、许师敬,并以灾变饥歉乞解政柄,不允。

        甲申,享太庙。

        长春宫道士蓝道元,以罪被黜。诏:“道士有妻者悉给徭役。”

        宁远州洞蛮刁用为寇,命云南行省备之。

        辛卯,云南行省丞相伊尔吉岱,廉访副使萨图济岱,以使酒相抵,状闻,诏两释之。

        甲午,以灾变罢猎,罢行宣政院及功德使,免武备寺逋负兵器。

        辛丑,帝次中都。

        鹿顶殿成。

        户部尚书郭良坐赃免。

        作天妃宫于海津镇。

        诏谕廉州蜑户复业。

        盐官州大风,海溢,坏堤防三十余里,遣使祭海神,不止,徙民居千二百五十家。

        大都昌平大风,坏居民九百家。

        扬州、崇明州大风雨,海水溢,溺死者给棺敛之。

        九月,庚申,帝还大都。

        壬戌,以察纳领度支事。

        戊辰,中书省言:“今国用不给,陛下当法世祖之勤俭以为永图。臣等在职,苟有滥承恩赏者,必当回奏。”帝嘉纳之。

        汾州平遥县汾水溢。

        冬,十月,辛未朔,发卒四千治通州道。

        庚辰,享太庙。

        辛巳,天寿节,遣道士祀卫辉太一万寿宫,敕中书省遣官从行,备供亿。

        癸未,河水溢汴梁路,乐利堤坏,役丁夫六万四千人筑之。

        京师饥,发粟八十万石,减价粜之。

        赐大天源延圣寺钞二万锭,吉安、临江二路田千顷。

        中书省言:“养给军民,必藉地利。世祖建大宣文弘教等寺,赐永业,当时已号虚费。而成宗复构天寿万宁寺,较之世祖,用增倍半。若武宗之崇恩福元,仁宗之承华普庆,租榷所入,抑又甚焉。英宗凿山开寺,损民伤农,而卒无益。夫土地祖宗所有,子孙当共惜之。臣恐兹后藉为口实,妄兴工役,徼福利以逞私欲,惟陛下察之。”帝嘉纳焉,然不能用也。

        江西行省平章巴延迁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旧有赐田五千顷在河南,以二千顷奉帝师祝厘,八百顷助给缩卫,自取不及其半。

        十一月,庚子朔,陕西行台中丞姚炜,请集世祖嘉言善行,以时省览,从之。

        宣抚使玛?莫哈、李让劾浙西廉访使鄂勒哲布哈受贿,对簿不服,诏遣刑部郎中索珠鞫其侵辱使者,笞之。

        赈辽阳等路饥。

        癸卯,中书省言西僧每假元辰疏释重囚,有乖政典,请罢之,诏:“自今当释者,令宗 *** 审覆。”

        己酉,作鹿顶棕楼。

        辛亥,追复前平章政事李孟官。

        乙卯,广西透江团猺为寇,宣慰使迈努谕降之。扶灵、青溪、栎头等洞蛮为寇,湖南道宣尉司遣使谕降之。

        戊午,造中统、至元钞各十万锭。

        封诸王特穆尔布哈为镇南王,镇扬州。

        播州蛮宋王保来降。

        己巳,徙上都清宁殿于巴伊勒行宫。

        锦州水溢,坏田千顷,漂死者百人,人给钞一锭。崇明州海溢,漂民舍五百家,赈粮一月,死者钞二十贯。

        十二月,壬午,监察御史贾垕,请祔武宗皇后于太庙,不报。

        敕以来年元夕构灯山于内庭,御史赵师鲁以水旱请罢其事,从之。

        丙戌,以回回阴阳家言天变,给钞二千锭,施有道行者及乞人、系囚,以禳之。

        丁亥,宁夏路地震,有声如雷,连震者四。

        庚寅,赦天下。

        左丞相都尔苏与平章政事额卜德?寽勒,以私意欲因赦酬累朝贾胡所献诸物之直,及擢用英庙至今为宪台夺官者,以诏稿示左司都事宋本,本曰:“今警灾异而畏献物未酬直者愤怨,此有司细故,形诸王言,必贻笑天下。司宪褫有罪者官,世祖成宪也。今上御位,累诏法世祖,今擢用之,是废成宪而反汗前诏也。后复有邪佞赃秽者,将治之耶,置不问耶?”明日,宣诏竟,本遂称疾不出。

        召江浙行省右丞赵简为集贤大学士,领经筵事。

        癸巳,作鹿顶殿。

        己亥,命帝师修佛事,释重囚三人。

        置大承华普庆寺总管府。

        御史言:“比年营缮,以卫军供役,废武事不讲,请遵世祖旧制,教习五卫亲军,以备扈从。”不报。

        是岁,亳州河溢,漂民舍八百余家,坏田二千三百顷,免其租。大宁路大水,坏田五千五百顷,漂民舍八百余家。死者人给钞一锭。

        ○泰定帝泰定四年(丁卯,一三二七年)

        春,正月,乙巳,御史台请亲祀郊庙。先是监察御史赵师鲁,以大礼未举,言:“天子亲祀郊庙,所以通精诚,逆福厘,生蒸民,阜万物,百王不易之礼也。宜讲求故事,对越以格纯嘏。”至是台臣复以为言,帝曰:“朕遵世祖旧制,其命大臣摄之。”

        庚寅,监察御史辛钧,言西商鬻宝,动以数十万锭,今水旱民贫,请节其费,不报。

        壬子,以中政院金银铁冶归中书。

        甲寅,鹰师托克托病,赐钞千锭。

        戊午,命市珠宝首饰。

        庚申,皇子允坦臧布受佛戒于智泉寺。

        盐官州海水溢,坏捍海堤二千余步。

        丁卯,浚会通河。筑漷州护仓堤,役丁夫三万人。

        赈辽阳诸路饥。

        辛未,祀先农。

        二月,甲戌,祭太祖、太宗、睿宗御容于大承华普庆寺,以翰林院官执事。

        乙亥,亲王额森特穆尔出镇北边。

        壬午,狩于漷州。

        丙戌,诏同签枢密院事雅克特穆尔教阅诸卫军。

        戊子,进袭封衍圣公孔思晦阶嘉议大夫。时山东廉访副使王鹏南,言思晦袭爵上公而阶止四品,于格弗称,且失尊崇之意,故有是命。

        思晦以宗祀责重,恒惧弗胜,每遇祭祀,必敬必慎。先是庙毁于兵,后虽苟完,而角楼围墙未备,思晦竭力营度以复其旧;金丝堂坏,一新之,祭器礼服,悉加整饬。又以尼山乃毓圣之地,有庙已毁,民冒耕田且百年,思晦复其田,且请置尼山书院以列于学官,朝廷从之。三氏学旧有田三千亩,占于豪民,子思书院旧有营运钱万缗,贷于民,取子钱以供祭祀,久之民不输子钱,并负其本,思晦皆理而复之。五季时,孔末之后方盛,欲以伪灭真,害宣圣子孙几尽,至是其裔复欲冒称宣圣后。思晦以为:“不早辨,则真伪久益不可明,彼与我不共戴天,乃列于族,与共拜殿庭,可乎?”遂会族人,稽典故,斥之。既又重刻宗谱于石,而孔氏族裔益明。

        庚寅,八百媳妇蛮酋来献方物。

        三月,辛丑,皇子允坦臧布出镇北边。

        以纳哈齐为惠国公,商议内史府事。

        癸卯,和宁地震,有声如雷。

        丙午,廷试进士,赐阿拉齐、李黼等八十五人及第、出身。

        潮州路判官钱珍,挑推官梁楫妻刘氏,不从,诬楫不狱,杀之。事觉,珍饮药死,诏戮尸传首。海北廉访副使刘安仁,坐受珍赂除名。

        庚申,遣使往江南求奇花异果。

        辛酉,召翰林学士承旨张珪,集贤大学士廉恂,太子宾客王毅,悉复旧职,陕西行台中丞敬俨为集贤大学士,并商议中书省事,珪仍预经筵事。遣使召俨,俨令使者先返,而挈家归易水。

        壬戌,帝如上都。

        浑河决,发军民万人塞之。

        夏,四月,辛未,盗入太庙,窃武宗金主及祭器。以典守宗庙不严,罢太常礼仪院官。壬申,作武宗主。

        太常博士东明李好文言:“在礼,神主当以木为之,金玉祭器,宜贮之别室。”又言:“祖宗建国以来七八十年,每遇大礼,皆临时取具,博士不过循故应答而已。往年有诏为《集礼》,而乃令各省及各郡县置局纂修,宜其久不成也。礼乐自朝廷出,郡县何有哉!”白长院者,选僚属数人,乃请出架阁文牍以资采录,三年书成,凡五十卷,名曰《太常集礼》。

        甲戌,作棕毛鹿顶楼。

        己卯,道州永明县猺为寇。

        癸未,盐官州海水溢,侵地十九里,命都水少监张仲仁及行省官发工匠二万余人,以竹落木栅实石塞之,不止;寻命天师张嗣成修醮禳之。

        癸巳,高州猺寇电白县,千户张额力战,死之。邑人立祠,敕赐额曰旌义。

        乙未,禜星于回回司天台。

        湖广猺寇泉州义宁属县,命守将捕之。

        赈河南、奉元诸路饥。

        五月,己未,占城来贡。

        丁卯,罢诸王分地州县长官世袭,俾如常调官,以三载为考。

        元江路部管普双坐赃免,遂结蛮兵作乱,敕复其旧职。未几复叛。

        是月,睢州河溢;卫辉路大风九日,禾尽偃;河南路洛阳县有蝗四五亩,群鸟食之既,数日蝗再集,又食之。

        六月,辛未,翰林侍讲学士阿噜卫、直学士雅克齐等进讲,仍命译《资治通鉴》以进。

        中书参知政事史惟良请解职归养,不允。

        都尔苏等以灾变乞罢,诏留之。罢两都营缮工役;录诸郡系囚。

        辛巳,造象舆六乘。

        甲申,广西花脚蛮为寇,命所部讨之。

        乙未,汴梁路河决。

        秋,七月,己亥,御史台言内郡、江南旱、蝗洊至,非国细故,丞相达实特穆尔、都尔苏,参知政事布哈、史惟良,参议迈努,并乞解职。帝曰:“朕当自儆,卿等亦宜各钦厥职。”

        修大明殿。

        建横渠书院于郿县,祀宋儒张载。

        丁未,敕:“经筵讲读官,非有代不得去职。”

        诏谕宗 *** ,决狱遵世祖旧制。

        庚戌,遣翰林侍读学士阿鲁卫还大都,译《世祖圣训》。

        乙丑,周王和实拉及诸王雅济格台等来贡,赐金银、钞币有差。

        是月,云州黑水河溢。

        八月,戊辰,滹沱河水溢,发丁浚冶河以杀其势。

        奉元路治中单鹄,言令民采捕珍禽异兽不便,请罢之,敕:“应猎者其捕以进。”

        乙亥,苗人寇李陁寨,命湖广行省捕之。

        庚辰,运粟十万石贮濒河仓,备内郡饥。

        田州洞猺为寇,遣湖广行省捕之。

        壬辰,御史李昌,言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童童,世官河南,大为奸利,请徙它镇,不报。

        癸巳,谥武宗皇后曰宣慈惠圣,英宗皇后曰庄静懿圣,升祔太庙。

        发卫军八千,修白浮、瓮山河堤。

        是月,崇明州海门县海水溢,扶沟、兰阳二县河溢,没民田庐,并赈之。通渭县山崩。碉门地震,有声如雷,昼晦。天全道山崩,飞石毙人。凤翔、兴元、成都、峡州、江陵地同日震。

        九月,丙申朔,日有食之。

        敕:“国子监仍旧制岁贡生员业成者六人。”

        禁僧道买民田,违者坐罪,没其直。

        壬寅,宁夏地震。

        甲子,御史言广海古流放之地,请以职官赃污者处之以示惩戒,从之。

        帝特署敬俨为中正院使,复遣使召之,乃舆疾入见,赐食慰劳,亲为差吉日视事,朝会日无下拜。是月,拜中书平章政事,复以老疾辞,不从。

        闰月,己巳,太白经天。

        帝至自上都。壬申,以灾变赦天下,诏问所以弭灾者。礼部尚书曹元用,言:“应天以实不以文,修德明政,应天之实也。宜撙浮遇,节财用,选守令,恤贫民,严禋祀,汰佛事,止造作以纾民力,慎赏罚以示劝惩”,皆切中时弊。又论科举取士之法,当革冒滥,严考核,俾得真才之用。

        广西两江猺为寇,命所部捕之。

        甲戌,命祀天地,享太庙,致祭五岳、四渎、名山、大川。

        赈建昌诸路饥。

        冬,十月,丙申,享太庙。

        己亥,御史德珠请择东宫官。

        己酉,以治书侍御史王士点为参知政事。

        癸丑,江浙行省左丞相托欢达喇罕,平章政事高昉,以海溢病民,请解职,不允。

        丁巳,以御史中丞赵世延为中书右丞,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御史韩镛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知天下贤才!尚书三品秩,岩起累官四品,于法亦不得升。”制可。镛,济南人也。

        壬戌,开南州土官阿只弄率蛮兵为寇,云南行省招捕之。

        大都路诸州县霖雨,水溢,坏民田庐,赈粮二十四万九千石。

        是月,中书平章政事致仕尚文卒,年九十二。追封齐国公,谥正献。文为刘秉忠所荐,受知世祖,历事五朝。才识弘远,尝曰:“天下无难事,第恐处之失其要耳。”累召,必勇退。家居,缙绅造之,随其器量大小,必使受益。闻者称之。

        十一月,丙子,平乐猺为寇,湖广行省督兵捕之。

        辛卯,云南蒲蛮来附,置顺宁府宝通州庆甸县。

        以岁饥,开内郡山泽之禁。

        永平路饥,蠲其赋三年。

        阳曲县地震。

        十二月,庚子,发米三十万石赈京师饥。

        定捕盗令,限内不获者,偿其赃。

        癸丑,命中忆右丞赵世延、参议韩让、左司郎中姚庸提调国子监。

        乙卯,翰林学士承旨蔡国公张珪卒于家。

        是岁,汴梁诸属县霖雨,河决。扬州路通州、崇明州大风,海溢。

        平乐、梧州、静江诸猺并为寇,湖广行省督兵捕之。

        前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哈喇托克托卒。延祐末,托克托为江西行省左丞相,英宗嗣位,召拜御史大夫。特齐尔先为大夫,阴忌之,奏改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复嗾言者劾其擅离职守,将徙之云南,会特齐尔伏诛,乃解。家居不出者五年,及是卒。后追封和宁王,谥忠献。

        托克托尝即宣德别墅延师以训子,乡人化之,皆向学。朝廷赐其精舍额曰景贤书院,为设学官。其没也,即于中祀焉。

       1. 韩魏公在大名的具体翻译

        译文:

        韩魏公在大名府任上时,有人送他两只玉杯,说:“这是耕地人到坍塌的古墓中得来的,里外都没有丝毫瑕疵,可算传世之宝了。”韩魏公拿很多钱酬谢了献宝人,玉杯特别被当作宝贝玩赏。每次设宴招待客人,专门摆放一张桌子,把精美的绸缎铺上去,然后放上玉杯。有一天,韩魏公招待漕使,正要用玉杯来斟酒劝客,一会被一个差役失手碰倒在地,两只杯子都跌碎了。在座的客人们愣住了,而那差役更吓得跪在地上等待处罚。韩魏公神色不变,对客人们说:“一切东西的存亡兴废,都有一定的命数时限在其中。”又掉头对那差役说:“你是失手的,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啊?”宾客们都赞叹韩魏公的宽厚。

        韩魏公担任定武统帅时,曾经夜间写信,让一个士兵拿着火把在身旁照明那个士兵向别处张望,火把(歪了)烧着了韩魏公的胡子,韩魏公急忙用袖子掸灭了,照旧写信过了一会儿,偶尔抬头一看,已经换了一个士兵了。韩魏公担心长官会鞭打那个士兵,急忙喊那个长官来,看着他说:"不要追究他啦,他已经知道怎么拿火把了"军中都很佩服韩魏公的宽厚。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大度韩魏公①在大名②日,有人送

        (1)顾吏曰:回头对着仆人说。

        (2)烛燃公须:点燃了韩魏公的胡须。

       

        (3)公遽以袖摩之 :韩魏公只是用袖子擦了擦。(可能不太准确)

        (4)渠已解持烛矣:他已经懂得怎么去拿烛火了。

        2:翻译(1)凡物之成毁,有时数存焉。

        答:但凡有事物完成或毁灭,有时候是有它的命数在的。

        (2)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

        答:我的失误而已,又不是你故意的,你有什么罪呢?

        小题3:韩魏公的大度是通过哪两件事体现出来的?请用简明语言概括之。

        答:本文主要是通过两件事来表现韩魏公的大度的,①:在一次宴会上,他的仆人不小心打碎了他心爱的酒杯,他并没有责怪仆人,反而安慰他那是自己的失误。②:在自己夜间写东西时,他的仆人因开小差不小心点燃了他的胡须,他只是自己用袖子擦了擦,并没有责怪。当他发现给他掌烛的人换了时,害怕仆人被罚而赶忙去制止。

        小题4:第一段除了神态和语言描写之外,还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公之宽厚”?

        答:主要是运用了动作和对比描写。动作描写主要体现在当仆人不小心点燃了他的胡须时他只是擦了擦并没有在意和看到仆人被换时匆忙去制止。对比描写体现在当自己心爱的酒杯被摔碎了时,周围人都很愕然,仆人更是立马伏地认罪而他神色未动且认为是自己的失误;当自己的胡子时他只是擦了擦,而主管却可能是会惩罚仆人,并将犯了错的仆人换下。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3. 韩魏公知北都这句话出自哪篇文言文

        出自《韩琦大度容人》,讲的是北宋政治家韩魏公,即韩琦宽以待人的故事。

        原文: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乃开醇召漕使显官,特设一卓,覆以绣衣,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公之量宽大重厚如此。

        译文:

        韩琦是宋朝的重臣,很有名。他的一个亲戚献给他一只玉盏,说是耕地的人进入在修的坟墓得到的,玉盏从里到外没有一丝斑点,果真是绝无仅有的好东西。韩琦用百两金子答谢他,特别视为珍宝。于是打开醇酒召集负责水运粮食的官员和显要官员,特意准备了一桌饭菜,用绣着花纹的衣服覆盖着,把玉盏放在上面,并准备用它来饮酒,不一会被一个武官不慎碰倒了桌子,玉盏摔得粉碎,在座的客人都很惊愕,那个武官趴在地上等着发落。韩琦却不慌不乱,笑着对在座的宾客说:“东西也有它破损的时候。”又对那个武官说:“你是不小心触翻了桌子,不是故意的,你又有什么罪?”韩琦的度量宽大就是这样。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欢迎追问你。

        你好,如果满意请采纳;如有问题欢迎追问。

4. 游仲鸿文言文翻译及习题答案

        译文资料供参考: 游仲鸿(1138-1215),字子正,谥为忠,南充人。

        1175年(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第,官犍为主簿,被总赋李昌图看中,荐给赵汝愚作制置司干办工事。赵汝愚也器重他,称他是"直谅多闻"之士。

        赵汝愚回朝作相后,游仲鸿也被交章推荐入朝,官监登闻鼓院。赵汝愚受打击出朝后,游回川作过利州路转运判、提点刑狱。

        可见,游仲鸿在京的官不到部长级,在地方上也只做到路一级的部门之官?quot;大拜"和"参知政事"之说,纯属子虚乌有。 游似(亦写侣)(?-1252),字景仁,号克斋,谥清献,赠少师。

        他勤奋好学,师事刘光祖。1221年(宋宁宗嘉定十四年)中进士,官大理司直。

        1239年(理宗嘉熙三年)拜端明殿学士,签枢密院事,封南充县伯,同年八月拜参知政事。1245年(淳[礻右]五年)拜右丞相。

        游似的官运超过乃父,从拜端明殿学士到拜右相封国公死,都一直在"宰执"的位置上。游似高官后定居今浙江德清县新市镇,那里曾有他的祠。

        游氏父子的政绩。游仲鸿的官阶虽不及儿子的高,但他的胆识和办事气魄则远在儿子之上。

        他在任制置司干办工事时,宜宾一带的董蛮部内侵到犍为,并俘获了一些宋人。宋准备派兵进击,游仲鸿自请单独前去处理。

        他去问明衅端后,叫董部放还俘虏,宋即照付马价,一场干戈就这样化为玉帛。游仲鸿受降而归,从此名声大起,被成都帅杨辅调为幕僚。

        他向杨辅提出,用将要淘汰的士兵去耕种。这样既安置了将要退役的士兵,减少人民的赋税,又利用了荒废的土地,真是"一石三鸟"。

        绍熙四年入朝,正是韩 胃排斥理学、打击赵汝愚的时候。首相留正、理学家朱熹、谏官黄度都离开了朝廷。

        游仲鸿愤然上疏道:"陛下宅忧之时,御批数出不由中书;前日宰相留正之去,去不以礼;谏官黄度之去,去不以正;近臣朱熹之去,复去不以道。自古未有舍宰相、谏官、讲官而能自为聪明者也。

        愿极还熹,勿使小人得志,以养成祸乱"他敢于这样逆鳞犯颜,予头直指宁宗和韩 胃,确非常人所能为。 自"庆元党禁"起,他被列入党人受到打击,回川在宣抚司任职,又常忤宣抚副使吴曦。

        吴曦叛时他已回到南充,宣抚司的幕官薛绂也来到南充,宣抚使程松也来南充,总赋刘崇之也到南充来。游仲鸿指着案上书有"开禧丁卯正月游某死"的册子向薛绂说:我已向家里人说好,"曦逼我死,即填其日"。

        游仲鸿又向薛绂说:我已写信劝杨辅讨贼,杨辅不用我议。如程松肯用我议,我用积俸二万缗犒兵,护送他到成都。

        结果,程松不顾而去。游仲鸿又遣子游似,将讨贼之义说刘崇之,崇之也不听。

        这说明游仲鸿有过人的胆识,才有上述的主张与活动。如当时的游仲鸿有路以上地方大员的权位,那讨吴曦的大功,就不属于安丙和杨巨源了。

        游似从中进士起,一直官运亨通,做到右相封国公,没有受过挫折。其间,除了跟理宗讲心学、论王道、劝其亲儒从谏、敬畏检身、节用致爱、选贤共理外,则没有什么特异的政绩可言。

        但游似在朝期间,正是南宋中兴,理宗求治,确立理学地位时间。一些贤才及受党禁打击和影响人员多被引用到朝里来了,如范钟、真德秀、魏了翁、赵葵、余[王介]等,均是这个时期入朝和受职的。

        所以游似被人称为朝中正士,被杨升庵评为南宋"蜀中四贤相"之一。 游氏父子开南充性理之端。

        理学起于北宋,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哲体学系。游仲鸿入朝,一面佐赵汝愚定策,一则"常从朱子讲学"。

        游仲鸿因此接受了朱熹理学的思想观点,朱熹还称游仲鸿是蜀中奇士。当朱熹被斥出朝时,他上书反对,要求"极还"朱熹。

        后来,把游仲鸿列入"伪学",受到打击。死后,刘光祖表其墓道日:"呜呼!庆元党人游公之墓。

        " 游似的学术观点不但受其父和他老师刘光祖的影响,还受到理学功臣魏了翁的影响。魏在潼川(今三台)做官时,即邀游似去研究性理之学。

        游似说:"嘉定十四载(1221),余方家居。公致之潼川郡斋,同诸友读易,偏考旧说,切磋究之。

        "这年游似中进士,开始在朝为官。第二年魏了翁也被召入朝,他们关系更好,用游似的话说:"常过余语"。

        他对魏"第在外而心服是寄不为外,在内而情意不亲不为内"的讲解是"击节称叹"(拍掌叫好)。可见,游似在理学上是以受魏了翁的影响为大。

        所以游似同皇帝论理讲治时,就充分体现了以心为主的理学。游似在权兼礼部侍朗时上疏说:"欲尽事天之礼,当尽敬天之心,心存则政事必适其宜,言动必当其理,雨 循其序,夷夏必安其生。

        "当游似官史部尚书入侍经幄、皇帝问治时,游似说:"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转坤,……一念有时间断,则无以挽回天下之大势。"游似的论述是紧紧抓着心、念不放,把它当成万能的东西,这既反映了他的理学思想,也反映了魏了翁的主观唯心的理学思想。

        我们知道,魏了翁的理学思想来于李燔,李燔是朱熹的学生。朱熹-李燔-魏了翁-游似,这条线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嘉庆版《南充县志·外纪》说:"南充游忠公,常从朱文公(熹)讲学,深明性理,迄今县中颇得其传,盖自游氏父子云。"《杂识志》又说:"宋高宗南渡后,中原文献。

5. 古文翻译

        韩魏公在大名府任上时,有人送他两只玉杯,说:“这是耕地的人到坍塌的古墓中得来的,里外都没有丝毫的斑痕,可算传世之宝了。”

        韩魏公拿很多钱酬谢了献宝人,他格外欣赏珍惜(玉杯)。每次设宴招待客人,都要专门摆放一张桌子,把精美的绸缎铺上去,然后放上玉杯。

        有一天,韩魏公招待漕使,正要用玉杯来斟酒劝客,忽然被一个差役失手碰倒掉在地上,两只杯子都跌碎了。在座的客人们愣住了,而那差役吓得跪在地上等待处罚。

        韩魏公神色不变,对客人们说:“世间一切东西的存亡兴废,都有一定的命数时限在那里。”又掉脸对那差役说:“你是失手了,又不是故意的,有什么罪啊?”宾客们都赞叹韩魏公的宽厚。

6. 宋史谢深甫传 原文翻译

        原文: 谢深甫,字子肃,台州临海人。

        少颖悟,刻志为学,积数年不寐,夕则置瓶水加足于上,以警困怠。父景之识为远器,临终语其妻曰:“是儿当大吾门,善训迪之。”

        母攻苦守志,督深甫力学。 中乾道二年进士第,调嵊县尉。

        岁饥,有死道旁者,一妪哭诉曰:“吾儿也。佣于某家,遭掠而毙。”

        深甫疑焉,徐廉得妪子他所,召妪出示之,妪惊伏曰:“某与某有隙,赂我使诬告耳。” 越帅方滋、钱端礼皆荐深甫有廊庙才,调昆山丞,为浙曹考官,一时士望皆在选中。

        司业郑伯熊曰:“文士世不乏,求具眼如深甫者实鲜。”深甫曰:“文章有气骨,如泰山乔岳,可望而知,以是得之。”

        知处州青田县。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颜师鲁、礼部侍郎王蔺交荐之。

        孝宗召见,深甫言:“今日人才,枵中侈外者多妄诞,矫讦沽激者多眩鬻。激昂者急于披露,然或邻于好夸;刚介者果于植立,而或邻于太锐;静退简默者寡有所合,或邻于立异。

        故言未及酬而已龃龉,事未及成而已挫抑。于是趣时徇利之人,专务身谋,习为软熟,畏避束手,因循苟且,年除岁迁,亦至通显,一有缓急,莫堪倚仗。

        臣愿任使之际,必察其实,既悉其实,则涵养之以蓄其才,振作之以厉其气,栽培封殖,勿使沮伤。”上嘉纳。

        问当世人才,对曰:“荐士,大臣职也。小臣来自远方,不足以奉明诏。”

        上颔之,谕宰臣曰:“谢深甫奏对雍容,有古人风。”除籍田令,迁大理丞。

        江东大旱,擢为提举常平,讲行救荒条目,所全活一百六十余万人。光宗即位,以左曹郎官借礼部尚书为贺金国生辰使。

        绍熙改元,除右正言,迁起居郎兼权给事中。知阁门事韩侂胄破格转遥郡刺史,深甫封还内降云:“人主以爵禄磨厉天下之人才,固可重而不可轻;以法令堤防天下之侥幸,尤可守而不可易。

        今侂胄蓦越五官而转遥郡,侥幸一启,攀援踵至,将何以拒之?请罢其命。” 进士俞古应诏言事,语涉诋讦,送瑞州听读。

        深甫谓:“以天变求言,未闻旌赏而反罪之,则是名求而实拒也。俞古不足以道,所惜者朝廷事体耳”右司谏邓驲论近习,左迁,深甫请还驲,谓:“不可以近习故变易谏官,为清朝累。”

        二年,知临安府。三年,除工部侍郎。

        入谢,光宗面谕曰:“京尹宽则废法,猛则厉民,独卿为政得宽猛之中。”进兼吏部侍郎,兼详定敕令官。

        四年,兼给事中。陈源久以罪斥,忽予内祠,深甫固执不可。

        姜特立复诏用,深甫力争,特立竟不得入。张子仁除节度使,深甫疏十一上,命遂寝。

        每禁庭燕私,左右有希恩泽者,上必曰:“恐谢给事有不可耳。” 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知建康府,改御史中丞兼侍读。

        上言:“比年以来,纪纲不立。台谏有所论击,不与被论同罢,则反除以外任;给、舍有所缴驳,不命次官书行,则反迁以他官;监司有所按察,不两置之勿问,则被按者反得美除。

        以奔竞得志者,不复知有廉耻;以请属获利者,不复知有彝宪。贪墨纵横,莫敢谁何;罪恶暴露,无所忌惮。

        隳坏纪纲,莫此为甚。请风厉在位,革心易虑,以肃朝著。”

        礼官议祧僖祖,侍讲朱熹以为不可。深甫言:“宗庙重事,未宜遽革。

        朱熹考订有据,宜从熹议。” 庆元元年,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迁参知政事,再迁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内侍王德谦建节,深甫三疏力陈不可蹈大观覆辙,德谦竟斥。进金紫光禄大夫,拜右丞相,封申国公,进岐国公。

        光宗山陵,为总护使。还,拜少保,力辞,改封鲁国公。

        嘉泰元年,累疏乞避位,宁宗曰:“卿能为朕守法度,惜名器,不可以言去。”召坐赐茶,御笔书《说命》中篇及金币以赐之。

        有余嘉者,上书乞斩朱熹,绝伪学,且指蔡元定为伪党。深甫掷其书,语同列曰:“朱元晦、蔡季通不过自相与讲明其学耳,果有何罪乎?余哲虮虱臣,乃敢狂妄如此,当相与奏知行遣,以厉其余。”

        金使入见不如式,宁宗起入禁中,深甫端立不动,命金使俟于殿隅,帝再御殿,乃引使者进书,迄如旧仪。 拜少保。

        乞骸骨,授醴泉观使。明年,拜少傅,致仕。

        有星陨于居第,遂薨。后孙女为理宗后,追封信王,易封卫、鲁,谥惠正。

        译文: 谢深甫字子肃,台州临海人。少年时就聪颖灵悟,立志求学,连续几年很少睡觉,晚间就打一瓶水把脚放在上面,来警醒困倦劳乏。

        父亲谢景之知道他有远大的才识,临死时对妻子说:“这个孩子将要光大我们的门户,好生教育启迪他。”母亲刻苦守节,督促谢深甫努力学习。

        乾道二年进士及第,调为嵊县尉。年成有饥荒,有死在路旁的人,一个老太婆哭诉说:“是我的儿子。

        在某人家做雇工,被打死了。”谢深甫感到怀疑,慢慢查访到老太婆的儿子在别处,召老太婆来指给她看,老太婆惊恐伏在地上说:“某人和某人有仇,是贿赂了我让我诬告的。”

        越地守帅方滋、钱端礼都推荐深甫有朝廷大官的才干,调昆山县丞,任浙江曹试考官,当时有名望的士人都被选入。司业郑伯熊说:“文士世间并不缺少,要寻求有眼力如同谢深甫这样的实在很少。”

        谢深甫说:“文章有气格风骨,就如同泰山高峰,可以一望而知,因此得到了他们。”为处州青田县知县。

        侍御史葛邲、监察御史颜师鲁、礼部侍郎王蔺交章推荐他。孝宗召见,谢深。

7. 求文言文明史韩雍传的翻译

        《韩雍传》译文: 韩雍,字永熙,长洲人,以才能和谋略著称。

        在南畿审阅刑事案件卷宗,砀山教谕某人鞭打膳 夫,膳夫逃跑后躲起来,膳夫的父亲告发教谕杀了他的儿子,教谕已经无辜服罪,韩雍跟踪而得到膳夫,洗清教谕的冤屈。 正统十三年(1448)冬,处州贼叶宗留自福建转而危害江西,官军失利,皇帝下诏命韩雍与镇守 侍郎杨宁督促军民共同防守。

        恰巧福建巡按御史汪澄给邻境送来文书会同讨伐贼邓茂七 ,因为贼人 商量投降,官军停止军事行动,韩雍说: “贼真的投降了再退兵也不晚。 ”急速进军,贼已经叛变, 汪澄因此被判死刑。

        天顺初年,宁王因为以前的怨恨,弹劾他擅自乘坐轿子等事,韩雍被捕入狱, 削去官职。不久又恢复右佥都御史职位,辅佐寇深治理都察院事。

        宪宗继位,韩雍受学士钱溥牵连,贬为浙江左参政。广西的瑶人和僮人流窜到广东劫掠。

        沿途的郡县几乎全被捣毁坏。成化元年(1465)正月,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拜都督赵辅为总兵官,兵部尚书王雄说: “韩雍才气无双,平定贼非韩雍莫属。”

        于是改任韩雍左佥都御史,协助治理军务。在此以前,编修丘浚写信给大学士李贤,说贼在广东适宜驱赶,贼在广西的应该采用围困的方法,请 求下令派游击将军和勇率领少数民族骑兵直奔广东,而大军一直赶到广西,分兵扑灭叛乱,李贤很 赞赏这项作战的计划。

        韩雍说: “应该全军直捣大藤峡,巢穴已经倾覆,其余则可迎刃而解。舍弃这 不去谋取,而分兵四出,这等于是救火时却鼓风一样。

        ”众人说“对。” 韩雍等到达桂林,将错过战机的指挥李英等四人斩首示众,韩雍手按着地图同诸将商议说:“贼 以修仁、荔浦为羽翼,应该先攻取这二县来孤立贼的势力。”

        于是率领十六万兵士,分五路出兵, 先攻破修仁县的贼,穷追到力山,俘获一千二百余人。 十月到浔州,向当地父老询问,都说:“峡,是天险,不能强攻,应用计围困。”

        韩雍说“峡延 绵六百余里,怎能围困?兵分则力弱,长期用兵则财物缺乏,贼何时能够平定!我的计划已定。 ”就长 驱到峡口。

        有儒生、里老数十人伏在道路左边, 愿意担任向导, 韩雍见了立刻骂道 “贼胆敢欺骗我!” 喝令左右绑起来斩首,左右都非常吃惊。捆绑时而发现袖中的利刀,一审问,果然是贼。

        贼首侯大狗等大为恐惧,在南山竖立栅栏,准备很多滚木、标枪、涂毒的弓箭来抗拒官军,官军引诱贼发放 箭石,估计快用尽了,韩雍亲自率领诸军借着树攀藤而上,另外派遣壮士从小路先上,占据山顶用 火炮发石击贼。贼抵挡不住,被打得大败。

        韩雍痛恨罪恶,因此虽然令行禁止,百姓安居,然而对他的毁谤、非议也容易产生。两广的人 怀念韩雍的功绩,建立祠堂纪念他。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莫敢谁何”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